
[文/观察者网阮佳琪]
荷兰政府惹出滔天大祸:强抢中资控股企业引发供应中断,全球汽车供应链“大地震”,美欧日车企全部遭殃。
荷兰政府干预后,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已限制出货。据日媒《日经亚洲》22日报道,在周二举行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,美国通用汽车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·芭拉(MaryBarra)警告称,由此引发的半导体供应短缺“可能影响生产”。
芭拉表示,通用已成立内部团队,“正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全天候协作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中断”。她强调,当前局势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”,并承诺将适时通报最新进展。
对事态发展表示担忧的并非只有通用汽车。安世半导体芯片的供应中断,影响的将是整个汽车行业。
据悉,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并非直接供应给汽车制造商,而是由供应商整合到零部件中。而且更大的问题是,该公司部分特定芯片目前没有真正可替代的供应商。
早些时候,代表通用汽车、丰田、福特、大众和现代等几乎所有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(AAI),已紧急敦促各方尽快解决这一问题。
AAI首席执行官约翰·博泽拉说:“如果汽车芯片的出货不能迅速恢复,这将扰乱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汽车生产,并对其他行业产生溢出效应,影响非常严重。”还有一些汽车制造商告诉路透社,美国汽车工厂最早可能在下个月就会受到影响。

安世半导体的一名员工走过该公司的洁净室。视觉中国
当地时间周二,德国汽车工业协会(VDA)的新闻与数字事务部负责人西蒙·舒茨(SimonSchutz)也在声明中透露,德国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已于10月10日收到安世半导体的通知,称该公司无法“完全确保向汽车供应链供应芯片”。
“安世半导体是全球主要半导体供应商,其产品不仅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电控单元(ECU),也应用于其他行业,”舒茨警告称,“如果安世芯片交付中断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,局势可能很快导致严重的生产限制,甚至停产。”
他表示,VDA正努力与企业、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密切合作,紧急寻求“快速且务实的解决方案”。
此前,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(ACEA)也曾警示,目前安世芯片的库存“预计普遍仅能维持数周”。尽管企业已在寻求从其他供应商采购同类芯片及零部件,但为特定组件确定新供应商并恢复生产“需耗时数月”。
ACEA总干事西格丽德·德弗里斯(SigriddeVries)难掩焦虑,“我们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这种令人担忧的境地。这是一个跨行业问题,影响众多供应商,且几乎波及所有会员企业。”
有大众集团内部人士便向德媒《图片报》爆料称,这家德国老牌车企本周仍有充足的原材料维持生产。但到下周,芯片可能就会耗尽,届时部分车型的生产将被迫暂停。
大众一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向美媒CNBC解释称,尽管安世半导体并非该公司的直接供应商,但大众直接合作的供应商采用该中资企业产品制造汽车零部件。
综合路透社报道,大众周三已告知员工,不排除因供应链问题而停产的可能性。对大众而言,这样的停产将是灾难性的。目前该公司已面临双重压力,在中美两大核心市场销量不断下滑的同时,在产品与技术上的巨额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。

10月13日,德国萨克森州茨维考的大众工厂。视觉中国
宝马和梅赛德斯-奔驰也向路透社表示,他们正在与供应商合作,以确保在危机期间的生产。宝马方面承认,其供应商网络的“部分环节受到影响”,但同时强调目前生产仍在正常进行、未受中断。
据路透社23日报道,德国经济部周三表示,将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制造商及供应商举行电话会议,讨论与安世半导体相关的事态进展。
另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也坦言,该公司已成立专项监测小组,正与供应商保持每日沟通,同时积极寻求替代解决方案,以确保生产持续进行。
“目前阶段,潜在影响仍处于有限范围,当前车型投产计划不会受影响,但整个行业仍保持警惕”,雷诺的一名发言人说道。
日本汽车制造商同样未能幸免于难。《日经亚洲》称,安世半导体在10月9日发给日本代理商及客户的通知中指出,此次争端可能影响部分产品供应,该公司将其称为“不可抗力事件”。
本田汽车向日媒表示,由于部分零部件搭载了安世半导体芯片,目前正“仔细评估”事件对其运营的潜在影响。该公司未透露哪些车型及工厂使用了相关部件,仅强调目前生产尚未受干扰。
德国汽车研究中心(CAR)主任、经济学家费迪南德·杜登霍夫(FerdinandDudenhöffer)告诉《图片报》,安世半导体生产的并非是英伟达或高通那样的技术领先型芯片,而是廉价的量产芯片,其产品是用于汽车车门开关等功能的简单芯片,“该公司凭借极高的产量规模实现规模效应,进而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。”
杜登霍夫进一步指出,此次芯片供应危机可能影响所有汽车制造商,但又不仅限于此:因为这类芯片还可能“应用于咖啡机、洗衣机和电视机中”。
配资知识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