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合照加上签名,接近1500块钱的价格,这事就发生在几天前的澳门。可转过头来,到了季前赛的球场上,哪怕球队领先到对手脸都不要了的40多分,他连上去跑一秒钟的机会都没有。
这感觉挺拧巴的。
北京时间10月5日,篮网123比88赢了对手。一场季前赛,胜负本来没什么好聊的,但偏偏就是这场球,让很多人心里堵得慌。篮网队大手一挥,17个人轮着上场溜了溜,跟走马灯似的。可大名单里,除了几个有伤的,就一个健康的球员,从头到尾把板凳坐穿。这个人就是曾凡博。
社交媒体上当晚就炸了。一张板凳席的照片传得到处都是,曾凡博穿着训练服,眼神有点空,周围是欢庆的队友。有球迷直接开骂,说吃相太难看了,18个人能打,就你一个中国人不上?这图景,把NBA最不讲情面的那一面,直接甩在了所有人脸上。一边是身价千万的首轮秀,一边是拿着Exhibit 10合同,随时可能被裁掉的边缘人,待遇差别就是这么直白。
说白了,教练组压根就没把他放在轮换计划里。哪怕是垃圾时间中的垃圾时间,教练想的也是让常规轮换的球员多找找感觉,而不是给一个过客性质的球员所谓的机会。给合同,那是老板的事,可能是看中你背后的市场。可真到了场上,用谁不用谁,权力还是在教练手里。
一些媒体人的分析倒是很冷静,说合同属性决定了球队地位,大家期望他上场,但现实就是竞争激烈。球队没把曾凡博列入本场的出场计划,这是赛前就定好的。所以,给机会就拼,不给就继续练。听着很励志,但透着一股子无奈。
这股无奈,在“澳门”这两个字眼面前,就变得有点讽刺了。
为什么偏偏是澳门赛前这场球,他上不了?球迷的吐槽一针见血:“留着去澳门赚钱用呢。”这话虽然糙,但可能离真相不远。一个几乎不可能留下来的球员,却在澳门的球迷见面会上成为主要宣传点之一,签名合影卖出高价。这很难不让人把两件事联系起来:他在球队的价值,或许更多体现在商业层面,而不是竞技层面。一个“澳门特供”的标签,就这么悄悄贴上了。
他现在的处境,和之前闯荡NBA的崔永熙有点像。实力上确实还有差距,这得承认。但球迷的诉求其实很卑微,没指望你现在就打上主力,可这种大比分领先的比赛,给个三五分钟,让球员感受下气氛,也让远方关注的球迷有个念想,这要求过分吗?
现在看来,或许有点。篮球是生意,特别是对于一个边缘球员来说,他的上场时间、他的合同、甚至他的每一次亮相,都被精确地计算着价值。这次没能上场,或许只是一个信号,他在篮网的这段旅程,可能真的快要到终点了。
那么,澳门那场球,他会上吗?大家不妨猜猜看。
配资知识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